开云电子官网app0512-65118837

工程业绩-SCEG

立足品质  重誉守信   创优争先    追求卓越

开云电子官网app

开云电子官网app·全力办好一流工程教育加速培养卓越工科人才
发布时间:2024-04-19 12:24:27 来源:开云真人官网 作者:开云电子官网

  从250万年前人类学会使用工具以来,工程科学技术一直是推动人类文明演进的强大推动力。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年来泽霈巴蜀大地,造福天府之国;自西周到明代修建的长城,“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此外,我们的先民还在制陶、造纸、印刷、冶炼、铸造,采盐、采矿、防洪、灌溉、纺织、印染、机械、建筑等各个工程技术领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卓著成就。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这样讲到:“从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由中国先后传到欧洲等地的科技发明至少有26项,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引发第一次产业,把世界从手工生产转向了机械生产,人类由此跨入工业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发电机、内燃机和化工引发了第二次产业,使人类迈入电气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时代。20世纪下半叶,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产业,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使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近几年来,以数字化生产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催生着新一轮产业跃迁,量子信息技术、空间工程技术、新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不断涌现,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性正在悄然发生。

  回顾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游牧渔猎到刀耕火种,从蒙昧野蛮到文明开化,从工业文明再到今天的信息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化,背后总是伴随着某种重大技术的诞生;而那些重大技术则成为我们把握过去的历史地标。另一方面,从第一次产业英国的崛起,到第二次产业德国、日本的超越,再到第三次产业美国的引领,直到现在方兴未艾的第四次产业中群雄并起和中国的异军突起,大国崛起的轨迹无不深刻地昭示,制造业的勃兴和制造实力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工业强则国家强”这一朴素真理历久弥新。

  随着生产社会化、贸易自由化、商务电子化、经营虚拟化和经济一体化,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是虚拟经济大行其道。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日本、德国等当时工业高度发达国家实施“去工业化”政策,并通过装备制造业逐步向海外转移实现了本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的外流致使美国等发达国家实体经济“金融化”、“空心化”严重, 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虚拟经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资本市场的虚假繁荣和实体经济的不断萎缩,最终导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全球爆发,引起人们对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虚拟经济的深刻反思,进而触发了“再工业化”浪潮。这一浪潮伴随与之对应的世界地缘重构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再造,表明世界开始进入后全球化时代的前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解决金融危机造成的大量失业问题,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纷纷制定相应政策,启动“再工业化”进程,对工业化改造、升级并引导海外制造业向本土回流。

  美国经历了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后,着力调整经济发展方略,及时启动了再工业化战略以重振美国制造业。2009年和2010年先后出台《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和《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2012年提出《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2013年进一步推出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2013年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15%,直接、间接就业人口则升至1703万,比金融危机爆发时的1146万高出惊人的49%。

  德国制造业实力强大,质量、品质、水平堪称世界一流。面对美国重振制造业以及中国等制造大国的崛起,为确保德国制造未来,稳固在全球制造业的龙头地位,2010年德国出台《高技术战略2020行动计划》,2011年推出《纳米技术2015行动计划》,2013年提出《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并制定了八个优先行动计划。“德国工业4.0”的核心是构建“物理信息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这一系统旨在通过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打造智能制造新标准。

  法国面对“去工业化”带来的工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双重持续下降的窘境,于2013年9月推出了《新工业法国》战略。该战略为期十年,主要解决能源、数字和经济生活三大问题,共包含可再生能源、电动飞机和新一代飞行器、智能电网、医学生物技术、物联网、机器人、增强现实技术、非接触式服务等34项具体计划。近年来,法国对“再工业化”政策又进行了深度调整,提出“新工业法国II”计划和“未来工业”计划。通过这些计划,法国力求重塑工业实力,使自身处于全球工业竞争力第一梯队。

  日本曾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了家电和汽车制造全球第一的骄人成绩,所推行的质量在世界制造业市场中独树一帜,特色突出。然而,由于过渡依赖精细技艺,忽视新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特别是由于缺乏市场敏锐性而错失了难得的发展先机。痛定思痛,2010年日本发布《新增长战略》,2015年又公布了《机器人新战略》,由此加速发展以机器人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制造业在最近二十余年中发生了深刻转变,在从“世界工厂”向“高端装备提供商”跃进的征程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家电、手机、高铁、卫星、无人机、超算、大桥和水电等领域,获得了令世界惊叹的声誉。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更加坚定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乃至“智造强国”和“中国创造”转型的坚强意志。2015年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工程,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新性能医疗器械等10大重点突破领域及2020、2025技术发展路线图。

  总体而言,在新一轮“再工业化”浪潮中,世界制造大国聚焦重塑本国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微纳制造、复杂制造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重大智能成套装备、光电子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关键装备与工艺,推进本国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推动本国制造业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创新。

  与“再工业化”浪潮相适应,全球重要经济体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启动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通过构建通识教育培养体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工程领导能力、突出科技创新意识等,加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以应对新形势下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国际工程教育主要分为美国体系和欧洲体系。

  美国:变革中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大力倡导培养工科人才的5方面能力,即动手设计研究、跨学科学习体验、创新创业、全球化视野和服务学习。2005年美国工程院发表的《培养2020的工程师:为新世纪变革工程教育》提出了“大工程观”概念,要求学生通过通识教育追求工程机会,倡导工程学位+(人文学科+社会与管理科学等)+企业联合培养,鼓励通过开发“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十分重视工程专业学生实习环节,并以实习成绩作为取得学位的核心部分,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工程技术、工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发布《MIT教育的未来》,不仅大力提倡在线学习、建立全球学习者社区,还积极主张亲身实践、实验学习、混合式学习、体验式教学,崇尚追求卓越。2015年美国明确提出未来10年在122所工科学校中培养至少2万名“大挑战工程师”,以解决未来的重大工程问题。

  在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和变革中,《华盛顿协议》(WA)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WA是由美国等6个英语国家于1989年发起签订的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协议缔约方相互之间承认各方对专业工程教育培养方案进行认证的政策、标准、程序和结果,从而构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框架。该协议在国际上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目前加入此协议的正式成员国已达18个。

  WA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以学生为本”,着重“基于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二是用户参与认证评估,强调工业界与教育界的有效对接。作为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其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结果导向”(OBE)和“持续改进”为三大基本理念,与传统的内容驱动、重视投入的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两大特点代表了未来国际工程教育变革的方向。

  德国:德国素有重视高等工程教育的传统,新形势下更加强调以下三方面:一是注重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相结合,并侧重于技术和开发研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工科技术领域的科研方法,在具备扎实理底的同时,兼备熟练和高起点的技术执行能力。二是注重系科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衔接,高等工程教育机构与企业界保持密切联系,面向国家工业化进程和企业发展需求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三是注重通识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知识和伦理知识的学习,注重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传承,致力于培养有教养的优秀工程师。

  英国:探索实施“三明治”教育模式,学生需交替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首先,学生要完成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所需的认知,接着完成两到三年的学习任务,最后一年完成到企业的实践和实操。2011年英国实施“开放和了解制造业计划”,投资1.25亿英镑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实施专业认证制度,是英国高等工程教育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英国自上而下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AA)、英国工程委员会(ECUK)和各领域专业委员会(JBM)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确保工程教育专业和学位的质量与标准。与认证制度相衔接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包括注册特许工程师(CEng)、注册副工程师(IEng)和注册工程技术员(EngTech)三种类型。此外,注意对精密制造、数字创意人才的培养,也是英国高等工程教育变革的一大特色。

  法国:早在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就建立一批专科学校,拿破仑时期直至当下进一步强化其应用功能,如巴黎路桥、巴黎矿校、巴黎高师、巴黎综合理工等工程师学校,这些学校录取率仅为10%,师生比高(平均1:5),致力于培养精英工程师。它们科研资源丰富,校企合作紧密,其毕业生质量高、就业好、薪酬优。近年来法国成立新型教育机构,出现了以大学技术学院、大学职业学院为代表的新型高等工程教育机构。

  在传承特色精英教育的基础上,法国进一步提出“通用工程师”概念,其相应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综合性、多元化、灵活性、整合性与集成性。为此,将学科专业集中,形成“工程+管理+经济”等学科专业集群。学制上,法国采用“2年预科+3年工程师培养”的5年学制,其中平均实习时间为18个月。法国还非常注重工科人才的国际化培养,通过主动作为、积极推动,使全面实施欧盟一体化所必需的欧洲教育模式(“索邦大学共同声明”-《博洛尼亚宣言》-“欧洲学分”)得以建立。

  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工程教育。在全国2368所高校中,设有工科专业的高校占83%,2015年工科本科生毕业人数达118万,工科在校生人数达524.7万。2007年中国启动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优先支持农、林、水、地质、矿业、石油、核工业、软件、微电子等工科紧缺人才培养。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计划”,并在“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2013年中国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WA),2016年6月成为正式会员。加入WA不仅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世界工程教育,特别是WA而言也开启了一个崭新时代。201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一个以工程教育为主题的二类机构“UNESCO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在中国北京揭牌。

  近年来,中国注重产学合作育人,大力推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关注产品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全生命周期,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注重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特别是近。


开云电子官网app

上一篇: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 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
下一篇:流量下的深圳东门直播街:“直播是穷人翻身的唯一出路